微信
易尚教育

微信号:yishang

02865227334
2021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6:城市治理
作者:超级管理员 来源:易尚教育 时间:2020-10-16 17:08:03 阅读:208 分享至:
国家公务员备考课程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热点背景】

浙江杭州运用“社会大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浙江省杭州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把原本散落在城市生活中的数据汇集起来,并通过整合分析,打造一个综合的数字化界面,包括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11个大系统和48个应用场景,日均新增数据可达8000万条以上。“城市大脑”成为智慧城市的信息中枢,市民凭借它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政府通过它实现对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的科学治理。

【权威点评】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作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环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集中展现,也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价值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愈加突出。这一点体现在社会治理上,就是要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必须从政绩驱动向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治理模式转变。

让治理更精细

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出的是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这次疫情在武汉这样的特大城市暴发,本身就是对城市治理的一场大考。从疫情初发,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方针原则。事实上,从武汉到湖北全省再到全国各地,正是把这一原则要求贯彻到了防控的全过程及其每个侧面,做到了雷厉风行补短板、周密细致抓落实,才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这一要求体现在城市日常治理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展望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持续不断地将有数亿人加入城市生活的行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对城市治理精益求精,“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

让城市更聪明

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充分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建设“城市大脑”,走“智慧城市”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浙江考察时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包括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做出了各具特色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就全国来看,特别是就这次武汉等地应对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看,对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智慧城市”建设仍然面临艰巨繁重的任务。

让理念更创新

推进理念创新,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创新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新冠肺炎防控情况时提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就为当前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崭新理念,明确了努力方向。“全周期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先进理念,被援引到城市等社会治理领域,本质上体现了“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科学认识,也是“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必然要求。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来看,我国的特大城市治理,特别是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存在着短板,比照“全周期管理”的要求,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弊病犹在,在推动力量、资源、部门等要素的充分整合,以达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运行效果上,尚有距离。

让法治更完善

强化依法治理,逐步实现城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给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我们看到,从疫情初发,从上到下就特别重视依法而行,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法治的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正着手推进生物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加强和完善。

让基层更扎实

坚持重心下沉,不断夯实城市治理的基层基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在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一个个“逆行”而上的“网格员”让人难忘。“网格员”不过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网格化”模式的一个符号,它代表的是新时代我国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即要突出基层基础导向,从基层最小单元、最小细胞抓起,推动重心下沉、力量下沉和资源下沉。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回信勉励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对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中“社区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伟力”给予点赞。这也说明,站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角度,充分调动、发挥好包括“网格员”在内的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对于应对“危机”状态有决定意义,就是对于日常的城市治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让本领更强大

克服本领恐慌,尽快补齐治理能力这个短板。制度优势要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包括政治站位、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知识素养、业务技能等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成色”究竟如何,都将是一览无余。其实,除了“危机”之下的非常态,就是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无不关系到“治理”大局。因此,必须坚决摒弃各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始终以“赶考”精神保持“临战”状态,须臾不可懈怠。

【参考论点】

我国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产生了城市的雏形,在夏朝后期形成了古代城市。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引致的城市化使得许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功能都远非古代可比拟。城市成为非农业人口的集中地,也是商业、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的中心。本质上,城市是人和资源在有限空间的高度聚集与协同,最根本的是人与人、人与其产出之间的关系,城市的盛衰荣辱归根结底在于人,在于城市生活的市民。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中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大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城市意识、城市文明、城市生产与生活方式等得以形成和确立。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的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左右,数量也只有5000多万人。1978年这一比例也仅为17.92%,数量达到了1.7亿。到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惊人的56.10%,数量超过了7.7亿。在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6个多亿,这样迅猛的城市化速度世所罕见。与快速、高度时间压缩的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就是城市问题的快速积累和集中爆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加快,许多城市出现了资源、环境等承载能力不足乃至“超载”的情况,城市体系出现了结构失衡、失调,各种“城市病”涌现,如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贫困、治安恶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等等。城市治理的命题也随着上述“城市病”的出现而提上日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也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为我们更好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聚焦问题、投入心力、补齐短板、改革创新,在推动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长效化城市治理上下功夫。

第一,以理念创新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的是转变观念、创新理念。要强化治理思维,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思维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协作、民众参与的多主体治理思维,既要严格规范各相关机构的治理行为,也要让有利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多方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要增强精准思维,立足顶层设计,采取专业化治理手段,将城市治理的各方面做实做细,提高精准研判和精准施策的能力,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要提倡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重要作用,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城市治理各项工作,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坚决守法,通过依法治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具体实践中,需充分把握和用好高新技术,将科技进步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激发出来。一是要运用大数据治理的相关技术,加强“城市大脑”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收集、处理、储存信息等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城市信息的数字化界面平台,提升治理效能。二是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科技“含金量”,充分用好互联网、工业技术、生物技术等,推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打造生态良好的绿色城市、卫生安全的健康城市、生活便利的智能城市。三是加强电子政务和智慧政务建设,借助智能自助终端、智能服务机器人、线上行政审批等,发展“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发独具城市特色、符合市民需要的政务平台,有效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第三,以问题导向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聚焦具体问题。要关注细处,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并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要加强城市的应急救助机制建设,积极建立社会保险和救助机制,坚持早准备、早预警、早应对;要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对大气、水、土壤等要继续加强整治,加强对城市内自然景区的保护,同时完善城市绿化,美化居民生活环境;要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城市治理实践中不能就事论事、片面思考,而应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谋划、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找到“病根”,用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不断优化整个城市系统的运转能力。

第四,以制度创新推动城市治理长效化。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一系列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形成有助于城市治理长效化的体制机制,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一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二是要强化城市公共服务与城市管理职能,鼓励、引导与规范市场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培育和创新城市治理的组织架构;三是要着重在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探索,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实现群众权益,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需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市治理全过程。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加强基层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引导城市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城市治理决策、监督和管理过程;要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和各环节,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适应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任务,动态调整城市治理的相关措施和侧重点,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关内容推荐